• 手机版

    扫码体验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 免费买房看房热线

    13564423349
    9:00-18:00全年无休,欢迎致电
  • 招商入驻热线

    000-000-0000
    赠送0万元店铺装修基金
  • 广告投放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35-6442-3349

    入驻热线

    135-6442-3349
  • 中厂之家APP

    随时掌握厂房动态

  •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厂之家微信公众号

又见人才购房新政落地!三亚放宽外省户籍人才购房

楼市新闻 2022-10-13 10:50:01 277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近期,各地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出台,特别是部分地区为吸引人才调整了限购政策,引起广泛关注。  10月19日,券商中国记者从三亚市政府官网12345服务热线栏目了解到,对于外省户籍...

  近期,各地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出台,特别是部分地区为吸引人才调整了限购政策,引起广泛关注。

  10月19日,券商中国记者从三亚市政府官网12345服务热线栏目了解到,对于外省户籍人才,满足全日制大专以及以上学历、在三亚实际工作满一年、且缴纳一年社保及个税的,可在海南省购买一套房产。同日,网传三亚人才购房新政,其中,急需紧缺人才购房,无需个税或社保证明。

  这是继南京六合区、天津滨海新区、廊坊燕郊等地后,又一城市为引进人才调整限购政策。

  有机构统计,9月单月就有超过30城发布了各种人才引入政策,年内全国超过150城发布了各种人才政策,与2018年同期相比上涨超过40%。

  业内人士认为,多地针对特定人才调整购房政策,总体上属于人才导入政策,并不属于直接的限购松绑内容,但客观上确实有松绑的效应,此类做法或成为后续各地在限购政策上微调的一种方向,但全面放松的可能性不大。

  三亚对外省户籍人才购房政策放宽

  10月19日,网传三亚市住建局、三亚市委人才发展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才住房政策的通知》。

  

  根据网传文件内容,主要有个四方面:

  一、实际引进并在三亚工作但尚未落户的各类人才,符合琼人才局24号文件精神缴纳个税或社保,本人可申请购买1套住房。

  “各类人才”的范围参照《三亚市人才住房保障实施细则》规定,不受年龄限制。具体包括符合规定条件的大师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其他高层次人才;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具有中级专业职称、技师职业资格、职业医师资格或具有国家和本省已明确规定可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执业资格。

  申请人持人才身份证明材料、本人或家庭成员的缴税证明或社保清单至市房产主管部门办理购房合同相关手续。

  二、实际引进并在三亚工作但尚未落户的急需紧缺人才,其家庭成员均在海南无房的,本人可申请购买1套住房。

  “急需紧缺人才”是指符合三亚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所在工作岗位被纳入《三亚市急需紧缺人才岗位目录》的人才。

  申请人持用人单位证明、学历证书、职称证书等证明材料至三亚市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进行急需紧缺人才认定,经认定后持《三亚市急需紧缺人才证明》至市房产主管部门办理购房合同相关手续。

  三、柔性引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聘期在3年以上且已在海南服务1年以上的,经认定,在购房方面可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

  四、加强人才住房租赁补贴的宣传力度,简化发放流程,提高发放效率。市属事业单位符合发放条件的人才,其住房租赁补贴由事财政局全额承担。

  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这意味着,目前,三亚特定人才购房无需落户,可持人才证明材料、个税或社保缴税清单办理购房手续。其中,急需紧缺人才仅持证明材料就可直接办理购房手续,无需个税或社保证明。

  而此前,三亚实施严格的限购政策,非本省户籍居民家庭购房,须提供至少一名家庭成员在海南省累计5年及以上个税或社保缴纳证明。

  不过,券商中国记者在三亚住建局官网并未找到上述文件原文,但从三亚市政府网12345服务热线栏目看到,有市民咨询“于10月15日三亚市住建局是否有出台文件规定外地人可在三亚市购房新政策?欲知真假?”得到的官方回复是“已向有关部门反馈,目前暂无反馈。”

  

  而对于有市民咨询“外省户籍人才是否可以不用落户直接在三亚购房?”官方回复称“已告知市住建市场科答复,全日制大专以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在三亚实际工作满一年,且缴纳一年社保及个税的,可在海南省购买一套房产。”

  

  由此可见,三亚对外省户籍人才购房,个税或社保缴纳条件从过去的五年减少为一年,政策的确有所放宽。

  海南省完善原人才住房政策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三亚此次人才购房政策调整可能是对今年3月份海南省出台的《关于完善人才住房政策的补充通知》的落实。

  2018年4月22日海南省开始实施全域限购。其中,五指山、保亭、琼中、白沙4个中部生态核心区市县建设的住房只能面向本市县居民家庭销售。海口、三亚、琼海已实行限购的区域,非本省户籍居民家庭购买住房的,须提供至少一名家庭成员在海南省累计5年及以上个税或社保缴纳证明。在上述区域之外,非本省户籍居民家庭购买住房的,须提供至少一名家庭成员在海南省累计24个月及以上个人税或社保缴纳证明。自《通知》发布后户籍迁入本省的居民家庭只能购买一套住房,并须提供至少一名家庭成员在海南省累计24个月及以上个税或社保缴纳证明。

  2018年7月,海南省制定出台《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随后又相继出台了引进人才住房保障相关政策。不过,随着人才引进工作的展开,人才住房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如由省外整体迁入海南的总部企业随迁员工、引进的教师、医生等群体,由于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原因,暂未在海南申请落户,短期内无法在海南购房。

  为此,2019年3月,海南省住建厅、省委人才发展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完善人才住房政策的补充通知》,主要从支持人才购房、给与人才购房信贷支持两大方面对原人才住房政策进行完善。

  该《补充通知》出台后,引进人才自落户之日起,购买商品住宅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认定也可享受同等待遇。未在海南落户,但符合《通知》规定条件的引进人才,可在海南购买1套住房,并享受相关住房信贷支持政策。

  在当前“全域限购”、严控房地产市场的形势下,《补充通知》的出台是否意味着今后海南的限购政策将逐步放宽?

  对此,海南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知》出台的目的主要是改善营商环境,支持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促进总部经济发展,优化人才居住环境,妥善解决好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各类人才能在海南安居乐业,让各类人才在海南各尽其用、各展其才,为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而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海南将继续严格执行“全域限购”等调控措施,继续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政策不走样,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调控房地产,促进海南经济和房地产业转型发展。另外,《通知》的起草还遵循了“房住不炒”、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延续性、防止弄虚作假三大原则,坚决落实海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年内全国150城发布人才政策

  近期,各地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出台,特别是部分地区为吸引人才调整了限购政策。

  10月15日,南京六合区针对外地人的限购政策调整:只要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提供南京市居住证和学历证明,未婚的提供个人身份证和户口本;已婚的提供相关婚姻材料,就可以在六合不动产登记中心开具购房证明,不再需要近3年内累计2年社保或个税证明。

  同日,天津市发改委官网发布了《关于天津市促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项目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征求意见的公告,拟对符合天津产业发展定位的来津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企业任职3年及以上且在津缴纳社保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在职职工,不受年龄限制,可以随项目来津工作落户;对户籍暂未迁入天津市的职工,其家庭在天津无住房的,可在天津市购买住房1套,不再提供在津社保或个税证明,但规定购房三年之内不得出售。该政策拟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中关村科技城试行一年。

  10月18日,有传闻称,河北廊坊燕郊对特定人群限购放松,燕郊中省直单位、高校、医院的员工(户籍不限)或燕郊高新区名义引进的企业,在燕郊(含三河市区)无住房,可以在燕郊买一套商品房,但需限售3年。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9月单月,已经超过30城发布了各种人才引入政策,年内累计有超过150城发布了各种人才政策,与2018年同期相比上涨超过40%。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了在2018年人才政策井喷后,2019年继续大规模出现城市吸引人才政策。但大部分城市的人才政策的确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天津这种落户难度相对较大的区域。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前上海临港新片区、南京六合、天津滨海和宝坻等都是针对相关人才购房进行松绑,即在社保缴纳上进行放松,类似做法或也成为后续各地在限购政策上微调的一种方向,即当前全面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但针对一些特定人才进行微调的可能性较大。

房产资讯 更多+
招商推介 更多+
政策解读 更多+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
135-6442-3349

24x7小时免费咨询

  • 上海市区中心B座40000-0000室
  • 中厂之家房产经纪有限公司
  • 关注官方微信

  • QQ在线客服1

    在线联系

    QQ在线客服2

    在线联系
Powered by  ©2022-2022 Comsenz Inc.( 沪ICP备000000000号-3 )营业执照